emc易倍·巢湖体育场:城市脉搏里的青春交响曲
清晨六点的巢湖体育场像刚醒来的巨人,浅金色的阳光漫过红色塑胶跑道的边缘,将每一道刻痕都染成温柔的光斑。退休教师李阿姨踩着碎步绕着内圈走,塑料袋里装着半块馒头,是给常来这儿喂鸽子的老伴留的;穿校服的男生抱着篮球冲刺过弯道,校服后背洇出细密的汗渍,笑声惊飞了树梢上的麻雀。风掠过空旷的看台,带着些潮湿的水汽——巢湖就在三公里外,潮气顺着风钻进衣领,凉丝丝地提醒着这座城市的呼吸。
十年前,这里还是片荒芜的滩涂。设计师王工站在图纸前,指着弧形屋顶说:“要让每个角落都能接住阳光。”如今,那片银灰色的金属穹顶确实成了巢湖的天际线符号。去年省运会开幕式上,灯光打在穹顶上流转如星河,两千名演员踏着鼓点舞动,裙摆扫过的气流仿佛能掀起整个巢湖的浪。坐在第三排的陈浩攥紧了拳头——他是巢湖中学田径队的,三年前在这片跑道上摔断过胫骨,如今已是省队预备队员。“每次路过这儿,膝盖还会发疼,”他摸着腿上的旧伤疤笑,“可听见发令枪响,就想再冲一次。”
体育场的生命力从来不止于竞技。每周六上午,老年合唱团会准时出现在西侧平台,八十岁的张奶奶举着歌本,调门儿颤巍巍的却格外认真:“我和我的祖国,一刻也不能分割……”歌声飘向远处,撞见一群少年正踢野球,球鞋摩擦草皮的声音和合唱混在一起,竟意外和谐。傍晚六点,荧光跑团登场,LED手环串成的光带在暗下来的天色里蜿蜒,像条发光的河。领队阿杰举着喇叭喊:“今天目标是五公里!最后一名我请奶茶!”话音未落,队伍已如离弦之箭冲出去,尾灯连成流动的星群。
夜幕降临时,体育场褪去白日的喧嚣,只剩路灯下的影子静静铺展。清洁工老周推着垃圾车经过跑道,铁锹刮过地面的声音在空旷中回荡。他抬头望了眼穹顶,想起三十年前自己在这儿当保安,那时跑道还是煤渣的,观众席只有木凳。如今设施新了,人却没变——总有人为了一个目标拼命奔跑,总有人为了热爱驻足停留。就像那个每天来跳广场舞的王大妈,她说:“我孙女在这儿学体操,将来要拿奥运金牌呢!”语气里全是骄傲,像捧着一颗正在发芽的种子。
巢湖体育场从不是冰冷的建筑,它是城市的脉搏,把无数人的梦想、汗水、欢笑都收进钢筋水泥的怀抱。当第一缕晨光再次爬上穹顶,新的故事又将在这里生长——或许是某个孩子第一次学会投篮,或许是个创业者在这儿谈成了合同,又或许只是个路人偶然停下脚步,被风里的青春气息击中。而所有这些瞬间,都会变成时光里的音符,汇成一曲永不落幕的青春交响,在巢湖的上空轻轻回响。
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