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mc易倍·俞体育:热爱是运动的灵魂密码
清晨六点的校园操场还浸在薄雾里,俞体育已经站在跑道边,手里攥着秒表,额前的碎发沾着晨露。他冲着远处慢跑的学生喊:“小张,步幅再打开些!记住,跑步不是比谁快,是和自己较劲!”声音洪亮却带着暖意,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无数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之门。
一、热爱是破茧的勇气
俞体育的体育生涯始于一场“被迫的救赎”。小学时他是班里的“病秧子”,哮喘发作时要靠吸氧维持,体育课永远是躲在树荫下的旁观者。直到五年级,新来的体育老师发现他偷偷模仿同学跳绳,便递来一根旧绳子:“试试?说不定你能打破自己的记录。”那天傍晚,他在空无一人的操场上跳了五十下,虽然气喘吁吁,却第一次尝到“突破”的甜头。
中学时,他成了田径队的陪练,每天帮主力队员扛杠铃、记时间。有人笑他“没天赋还瞎折腾”,他却抱着《运动生理学》啃到深夜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着“肌肉发力点”“呼吸节奏”。高二校运会,他报名了1500米——没人相信他能完赛,可当他咬着牙冲过终点线时,全场都沸腾了。领奖台上,他举着奖杯说:“体育教会我的不是赢,是就算跌倒也要爬起来。”这句话,后来成了他教学理念的种子。
二、热爱是传递的星火
大学毕业后,俞体育放弃省队特招的机会,回到家乡做体育教师。他的课堂从不局限于“达标测试”:春天带学生在操场种向日葵,观察植物生长的同时练习蹲起;夏天组织“水上运动会”,用游泳圈玩接力赛;秋天去郊外捡落叶,做成“自然障碍赛道”;冬天则围坐在一起读《奥运故事》,讨论“什么是真正的冠军”。
有个叫林晓的女生,因身材肥胖总被同学嘲笑“跑步像企鹅”。俞体育没有强迫她减肥,而是给她定制“快乐运动计划”:每天放学后一起打羽毛球,球飞过来时大喊“接住啦!”;周末去公园骑共享单车,看沿途的花开花落。半年后,林晓主动报名校运会800米,虽然没有得名次,但她跑到终点时,全班同学举着标语牌欢呼:“晓晓,你是最棒的!”如今,林晓成了学校体育社团的负责人,常对学弟学妹说:“俞老师的体育课,让我明白运动不是为了别人,是为了自己能笑着奔跑。”
三、热爱是没有终点的旅程
去年疫情期间,俞体育发起“居家运动挑战”,用短视频教学生做“客厅瑜伽”“阳台拉伸”。有位家长留言:“孩子以前嫌运动累,现在天天缠着我一起跳操,说‘俞老师说,运动能让心情变好’。”更让他欣慰的是,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校看望他时,有的成了健身教练,有的坚持晨跑,还有的带着孩子来操场玩老游戏——“贴烧饼”“丢沙包”,那些笑声像当年的阳光,照进了他的心里。
此刻,俞体育又站在操场上,看着学生们跑过弯道时的笑脸,忽然想起自己当年跳绳的样子。原来,热爱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,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小坚持:清晨的哨声、课间的指导、深夜的备课……就像他常对学生说的:“运动的意义,是把热爱变成习惯,把习惯变成力量。”
当暮色笼罩操场,俞体育收拾器材时,口袋里的口琴突然响起熟悉的旋律——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。他轻轻哼着,目光扫过跑道上的每一个身影——那里有曾经的自己,也有未来的希望。热爱从未离开,它藏在每一次迈开的脚步里,藏在每一滴滚烫的汗水中,藏在每一个因为运动而发光的眼神里。而这,正是俞体育用一生书写的答案:热爱,才是运动的灵魂密码。
留言: